为什么我们农资行业的众多企业,难以企及史丹利的品牌高度?原因有二。
一,先机。
请你告诉我谁是第一个登上月球的人?阿姆斯特朗。了解更深入的人还可以告诉我他登上月球的具体日期。那么问题来了,第二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?你可能不知道。其实,绝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是奥尔德林。第三个登上月球的人是谁?知道的人全世界估计都没有多少。
为什么我们记住了阿姆斯特朗,记不住奥尔德林和科林斯?道理很简单,因为绝大部分人只能记住“第一”。就如我问你,世界第二高峰一样,很多人会发懵,绞尽脑汁也答不上来。
史丹利在国产复合肥的上升期,这个正确的时间节点,做了正确的事情,而且是持续在做,才成就了史丹利今天的品牌影响力。
其实史丹利并不是国内第一家在央视一套投放广告的肥料企业,第一家是西洋肥业,因为是浅尝辄止,所以并没有形成足够影响力,让渠道和农户对它产生深刻的记忆。
二,心理品牌容量。
央视一套天气预报,复合肥广告最多的时候,达到了14家企业。站在传播学的角度,部分企业的广告费花的有点浪费,为什么?
根据美国传播学和心理学的专家研究发现,对同一类商品,普通人的心理品牌容量只有7个。我曾多次在培训现场验证了这个数字。请你告诉我你知道的牙膏品牌?一般人只能回答到4-5个,短时间内回答到7个的人,一个也没有。而复合肥的广告在天气预报的数量则达到了14个,我们先不纠结于有多少人会看天气预报,就传播效果来讲,排在后边省会城市的广告,效果会非常差。
当然,个别复合肥企业实力超群,欲与史丹利一争高下,投入的广告费用在某些年头甚至会超过史丹利,但是在农民群体,甚至大众心理中,该品牌依然没有什么影响力。
我曾在多个地方验证了这个结论。以沃F特为例。在一个卖化肥的门店(产品包含沃F特),我告诉几个农户,看着包装袋,同时读“沃F特”十遍,经过十多分钟,我再问他们刚才念过的三个字是什么?农民的回答千奇百怪,“沃特特”、“特沃特”、“特夫特”等等,总之,这简单的三个字,对农民来说,要记住它有非常大的难度。
史丹利的知名度,不仅限于农资行业,也不仅限于农民。在北京的地铁里,我们随机问10个人,是否知道史丹利,他们中有的人会回答,是不是在央视做广告那个?而且如此回答的,不会是个别人。我们做一个假设,史丹利从现在停止在央视的广告投放,该现象在几年内,依然会存在。可见,史丹利的品牌影响力足够强大。
甚至,史丹利成了一个行业的象征。有时与行业外的人打交道,他们会问我做什么行业的,我说农资行业,他们有点懵。我说是肥料行业,有的人就会反问我,是不是史丹利那个行业。其实他们没有见过肥料,但是他们知道,肥料行业有一个史丹利。